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宁波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5:14:19 

陈瑜 

课题组

内容提要: “以平原为旅、以大海为伴、以青山为伍”是宁波运动休闲小镇的体系与特征。推进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促进转型发展,“全民健身”意义重大。本研究立足宁波,按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无形与有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依据浙江特色小镇培育要求,通过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三个案调研,揭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律,“窥一斑而见全貌”。最终寻求出四项发展对策,以促进宁波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宁波研究

 

导言

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城镇建设,是宁波实施“五大发展理念”, 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运用“新型城镇化”理论,引入“运动休闲”的成功实践。打造“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对于宁波城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体育休闲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动力源。它以积极、自由的主观态度为价值取向,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标,已经成为人们在休闲时间主动地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的休闲运动方式。其价值、功能和作用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

目前,在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供需结构平衡,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宁波市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动力,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作为休闲体育服务部门和体育传媒机构,能够抓住机遇,进一步引导运动消费观念,促进体育休闲观的形成;作为休闲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则能够更新产业经营理念,搞好营销组合开发;增强发展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注重环保,发展绿色休闲体育产品,从而形成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经验和决策参考。

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确定研究的典型案例。调查个案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系统性”,能够全面、集中反映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城镇”发展概况,以“小”见“大”,旨在通过培育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城镇”,使之成为宁波体育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惠民健民的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品质生活试验台。

 

一、“体育休闲城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背景

(一)新视野:新型“体育休闲城镇”内涵和特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并将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2014-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改革迈上新台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和动能所在。何为“新型”?其“新”一般是指,新型城镇化一端连着供给、一端连着需求,既是供需两侧发力的黄金结合点,也是一个巨大的民生工程。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特色小镇,有旅游观光型的小镇、历史文化型的小镇,更有度假休闲的小镇等,这些小镇或以自然、人文景观引人注目,或以环境宜人、休憩养生让人驻足。


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一种“集城市丰富多彩的繁华与农村田园风光的美丽于一体”的城镇化发展,一般是指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型小城镇。它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能够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宁波“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应运而生,并受到外界关注。

何为“特色小镇”?浙江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定义“特色小镇”:“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可见,“特色小镇”,已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小镇概念,而是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聚落单位。特色小镇,既称“小镇”,应该有多“小”?特色小镇以不大于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为宜,一般不超过3至5平方公里和3至5万人的镇及产业集聚区为主。

我国学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的“特色小镇”,是指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信息经济,绿色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具有辐射周边地区作用,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他不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聚集形式的生活模式而存在,而是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产业的聚集地,同时还是一种保护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新型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新型特色小镇一般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整而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活而新”。这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特色小镇”,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城乡发展新平台、经济增长新动力、创新创业新载体,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可以断言,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方向,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何谓“体育休闲城镇”?按照浙江省有关规定,简要地说,优质的产业是小镇立镇之本,文化是小镇之魂,旅游是小镇之美,社区是小镇之生,只有这四位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这就是说,特色小镇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要求融合发展。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们对“体育休闲城镇”的内涵作了如下的界定:“体育休闲城镇”是以“体育休闲产业集聚”为特征的“特色城镇”,发展目标是,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多方面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城镇。也可以说,“体育休闲小镇”是一个商业与体育理念的体现,它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让消费者通过体验“运动健身”来消费概念。近些年,宁波的户外运动发展进程速度非常快,有的乡镇成长得很强壮,其实力甚至不逊于浙江重点小城镇。而有的乡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乡镇旅游业非常兴旺。

宁波“体育休闲城镇”的发展,验证了“让生活更美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同时也创造了比较大的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它具有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等特征。我们认为,在“体育休闲城镇”的发展与转型中,认定其转型升级的标准有四个方面,即:乡村转变为城市(形成布局合理的居住、产业、商贸、生态等功能分区;常住人口万人以上,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农业转变为产业(体育产业已形成,业态定位已确立;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农民生活方式已城市化);管制转变为服务(以服务为主导、法治为中坚的政府的管理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体育休闲小镇”已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的战略导向和地方政府的主动选择之一,并且逐渐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潮流。

(二)新背景:“特色城镇”崛起的逻辑性

1、转型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特色城镇”崛起

党中央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这是宁波“体育休闲城镇”发展的大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按照多数学者的研究,以“地方GDP”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背后,是资源大量消耗、产业同质同构、环境污染严重,加快转型发展,即以五大理念引领发展迫在眉睫。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五大发展理念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创新发展,推进“特色城镇”建设的重要引擎。

   这几年来,宁波新型城镇化总体进展情况良好。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政策在不断完善。二是中小城镇和城市群的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三是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建设为方向的新型城城镇化的建设在加快推进。四是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见成效。譬如,仅宁波“体育休闲城镇”已经实施了两批试点。并且建立了纵横联动、协调推进的试点工作机制,一批可复制“体育休闲城镇”的经验,正逐步在向浙江全省推广。

2、“整合集聚”: 以系统方法打造“特色城镇”综合体

依据系统方法的观点,“特色城镇”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性质、类型、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子系统)在核心“特色城镇”的带动下,通过广泛、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系统内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特色城镇”集合体。各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态势。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比起单一业态和功能,综合体内的各种业态和物业的综合运转效率,往往能提高36%,节能收益则可以提升42%,有利于促进空间环境优化、经济良性再造、资源合理配置和区域整体价值提升。据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宁波人均GDP达到15046美元,已经进入综合体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宁波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宁波“特色城镇”基本具备综合体建设条件。

从消费角度看,进入21世纪,人们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体育己在情理之中,“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休闲”的观念己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大部分乡镇辐射人口一般在10-20万,因而,宁波的潜在消费能力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在宁波的许多乡镇,人们不是没有能力消费,而是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必然要求。

3、国内发展:绿色消费成为趋势。绿色消费(包括体育消费)是当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新增长点。依据城市优势,加快体育休闲小镇建设,是绿色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中国,尤其是在江苏、浙江,作为经济先发区域,正在把运动休闲业培育成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增长点。譬如,在江苏,占地千余亩的扬州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是从一座遗址公园演化而来。园内包含室外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乒乓球馆,环岛步道和自行车道等项目。公园三面环水,建有水上观光游览项目,步道和长达7公里的自行车道也环湖而行,四周草木繁盛,生态极佳,是户外休闲与运动的最佳结合地。在浙江,杭州富阳市顺应休闲运动潮流,立足自身发展条件,以打造“运动休闲之城”为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人才、市场、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优势,以传统旅游业和运动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为基础,将休闲、运动、旅游、度假等要素全面融合,积极推动运动休闲产业大发展,已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所谓绿色小镇发展,一方面是城镇发展质量的表现,在发展目标上体现为人民的健康、幸福指数的提升、人民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被污染的环境;另一方面的含义是城镇发展方式和路径的绿色化,切实转变过去存在的粗放、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发展低碳、低耗经济;在更高的层次上,城镇发展应该表现为整个社会和人们行为(包括消费行为)的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鉴于由此,在我国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宁波发展运动休闲小镇,须深入研究消费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完善和优化体育休闲的商业功能,推动绿色运动休闲小镇的健康发展。

4、国际潮流:“慢城”运动方兴未艾。国际“慢城”理念:一是“慢”生活,即以直观形式倡导慢生活理念。二是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有特色的、高品质的旅游业,集聚高附加值产业。三是追求城市个性。全球方兴未艾的“慢城”经验,对于我们有重要启示。即宁波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引入“慢城理念”,按照城市规模小型化、城市特色个性化、城市设计人性化、城市参与多元化、城市发展持续化的原则,把科学发展、生态机制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

综上四方面背景分析,我们认为,近年来,宁波市委、政府采取重要举措和探索实践,积极推进“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引入“慢城理念”,实现自然资源和传统资源保护的平衡,营造“宜居城市”,发挥好“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所独特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扩大就业、全民健身等功能。这就为宁波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式,即: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需求;强化政府主导,提高联动效应;规划长远发展,完善合作机制等,注重借助企业等社会力量兴办运动休闲业等。这一系列探索与提升,对于尽快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宁波市运动休闲业概况与示范镇三个案调研

(一)发展轨迹

近年来,发展运动休闲业是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转型发展的成功实践。2012年11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将“积极打造体育运动休闲基地”作为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为培育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加快体育强市的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石。2014年,宁波市明确了未来宁波将以新型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包括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体育休闲小城镇。这是因为,我们面临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整体转轨的变局。2015年3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多规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市推动空间规划领域制度创新的破题之举和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举措,明确“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就为宁波运动休闲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吹响“蓝色体育号角”,坚定不移地在全市打造一批“体育休闲特色城镇”,使宁波逐步成为长三角南翼运动休闲业中心,以推动宁波经济转型及体育强市的建设步伐。今年3月,由市体育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整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等研究力量,我们对宁波市的“体育休闲特色城镇”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个案方面,重点调研了北仑“梅山岛海钓运动小镇”、宁海县“胡陈乡户外运动小镇”、余姚市鹿亭乡户外活动基地。通过召开专业座谈会;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电话采访;经数据分析,基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报告如下。

(二)总体概括

随着国家政策将体育产业置于愈发重要的地位,加之现代人对户外、旅游观念的转变,运动休闲产业正在成为体育产业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目前,宁波市运动休闲业已逐步形成了以海洋体育休闲型、山水体育休闲型、体育比赛资源型、重大节庆活动型、都市运动休闲型等体育休闲类产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发展态势。运动休闲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休闲特色城镇”的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并且带动运动休闲业的集群化发展。发展策略为:以差别发展引导资源配置,以融合发展优化空间利用,以集约发展实现持续增长,以特色发展强化竞争优势。全市运动休闲业发展状况可从各地以下特色品牌基地中“窥一斑而见全貌”。

    一是打造海洋体育休闲。以象山、宁海海洋资源为平台,形成海钓、帆船、帆板、游艇、滑水等其他海上休闲活动,结合休闲、度假、观光、购物、娱乐及吃、住、渔家乐为一体的海洋休闲旅游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优势最明显、吸引力最强、板块效应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优质海洋生态休闲产业群。譬如,象山有一个世界知名的地方,就是众多海钓钓场,其中渔山列岛更被称为“亚洲第一钓场”,全年海钓时间长达10个月,从3月开始可一直钓到12月,同时,能进行矶钓、拖钓、船钓等各种海钓活动。每年在这里举行的中国·象山国际海钓邀请赛更是吸引了全球的海钓爱好者。

二是打造山水体育休闲。以宁海、奉化、余姚、鄞州、慈溪山水资源为平台,形成户外运动、攀岩、拓展、滑翔伞、汽摩运动、汽车拉力赛、滑雪、滑草、溪漂、钓鱼,结合休闲、自驾游、农家乐为一体的山水运动休闲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具体育特色、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配套服务体系最完善的运动休闲产业群。譬如,宁海以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户外休闲运动为体育主打品牌,现已成为浙江,乃至中国户外运动的一张耀眼的名片。

    三是打造赛事体育休闲。以北仑、鄞州等高规格重大体育赛事资源为平台,形成以观看CBA联赛、国家女排系列赛、其他重大赛事、利用黄金假日期间举行的开放式体育赛事形成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开放,结合休闲、观光、购物、娱乐、吃、住为一体的都市景观休闲体育板块,打造长三角南冀赛事中心。譬如,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北仑站比赛在北仑体艺中心落幕,中国队3:1击败美国队,获得冠军,美国队获得亚军。比赛结束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来到观众席边上,与现场狂热的球迷合影留念。这次比赛,可以说“引起世界关注”。

 四是打造体育节庆休闲。以宁海、象山重大节庆资源为平台,通过节庆活动形式,使更多的人们用运动休闲体验与观光娱乐方式参与互动,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经济发展产业链,努力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宁海胡陈户外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登山步道30公里、山地自行车赛道80公里,同时可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水上运动项目。胡陈已成功举办过两届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开展了国家级攀岩赛事、专业户外赛事、户外休闲娱乐、高端户外表演等20几个项目。

五是打造都市体育休闲。以江北“都市型运动休闲基地”为平台,形成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开放农业为特色的多元形态的都市运动休闲区。都市型农业具经济、生态、观光、休闲、社会等多种功能。通过整合江北都市运动的资源,推动水上运动旅游业的层次升级,因地制宜利用山地、水上资源开展登山采摘、体验农活及水上体育活动,以提升人们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的趣味性。譬如,“为爱奔跑”2014宁波(江北)山地马拉松赛、“荪湖杯”2014年全国桥牌俱乐部女子联赛、2014“荪湖杯·决战名山”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总决赛、QQ游戏“天下棋弈”全国象棋网络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纷纷选择在江北举办,赛事氛围愈发浓厚;宁波奥体中心已开工建设,在江北和宁波体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宁波运动休闲业的发展正朝着规范化、程序化和合理化的方向迈进,探索其在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浪潮中如何错位发展,避免被边缘化并走出有地方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复兴之路。重点工作包括:加强招商引资,做好户外运动项目“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设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户外运动休闲特色品牌”;加强政府服务,探索建立户外运动“020”服务中心,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总体而言,在今后的宁波运动休闲业的发展工作中,谋划思路要“新”,特色定位要“准”,建设标准要“高”,创建模式要“特”,创建推进要“实”。

(三)三个案分析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运动休闲业可以将休闲、运动、旅游、度假等要素全面融合,是一个潜力无限、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代表了休闲产业新的价值取向。从宁波运动休闲业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必须以品牌为依托,体现“三特点”,即“本土性、前瞻性、长远性”。在宁波,拥有大海、青山、平原,是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由此,我们“以大海为伴、以青山为伍、以平原为旅”,作为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方向,使之成为体验宁波运动休闲的独特魅力,成为培育体育新经济,建设体育强市的新引擎。本次调研过程,我们重点考察了作为我市发展“体育休闲特色小镇”的“排头兵”,譬如,北仑梅山岛户外运动小镇、宁海县胡陈户外运动项目、余姚市鹿亭乡户外活动基地等,这些发展典型,已主动为宁波发展运动休闲担起标杆、核心和示范的责任,成为体育休闲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示范。具体作简介与分析如下:

个案1、“以平原为旅”的宁海县胡陈户外运动项目

胡陈乡作为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户外运动节的承办地,享有“中国户外运动小镇”美誉,是举办山地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胡陈乡地处宁海县东部山区,区域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400年前的5月19日,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及探险家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启程,开始了数十载漫游神州的旅程。

作为对遥远历史的绝好回应,2013年5月10至12日,“第二届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户外运动节”胡陈乡成功举办。这次活动在当年徐霞客欣然启程的同一个季节、同一个地点举办。它以“爱户外,享生活”为主题, 是“中国户外运动项目的大展示、中国户外产业与文化的大融合、全国户外爱好者的大联欢、全国户外户外运动发展的风向标”,做到“专业与大众结合、运动与产业结合、运动与文化结合”,体现中国户外运动、体育产业、行业的全面结合,吸引了来自全国60余个俱乐部的5000余名户外爱好者参加,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和影响力。全部活动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构成:

一是全国户外运动大赛。赛事共设置了17个大项,30余个小项。大项包括2013全国攀岩分站赛、文化定向、山地车越野、山地竞速、户外技能综合赛、快乐向前冲、拓展综合体验、浑水摸鱼趣味赛、皮划艇体验、潜水体验、扁带竞技、锯木趣味赛、缅甸桥、趣味袋鼠跳、弹弓竞技、皮艇球表演等。本次大赛不仅具有专业性,而且加强了全面互动,普通民众的可参与性。

二是全国露营大会。长三角地区户外运动发达,有很深厚的露营活动基础。全国露营大会目前已经在宁海举办了两次,这次为第三度举办,本次全国露营大会聚集了来自福建、江西、江苏、上海、北京、广东、武汉以及浙江省内的2000名露营爱好者。

三是户外用品展销。本次展销共有22个户外品牌参加。在活动现场,参展商进行了产品销售、产品展示,推广户外服装及装备概念,满足广大户外爱好者对户外服装及装备了解及购买需求。据悉,我国2012年的户外装备类零售额已达107亿元人民币。

四是户外文化展示。积极推广优秀的户外文化也是本次户外节的主旨之一,将户外运动以文化的形式渗透到广大市民生活中,倡导一种新的户外生活方式。主题活动有户外电影汇、户外图片展等。

至今,胡陈乡已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要求打造了八村八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带动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现正在建设近100亩的全国户外运动小镇核心区,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户外运动小镇、中国户外运动节主会场、国内一流的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和拓展培训中心。通过承办高端户外运动赛事,承担户外活动拓展培训,建设完善的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活动场地设施,打造集培训、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核心区块,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宁海县胡陈户外运动小镇项目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值得借鉴。我们认为,可以用“32个字”的经验来概括,即“挖掘资源,优势整合;文体搭台,产业联动;以点带面,辐射华东;市场主导,政策介入”,从而使宁海的“块状经济”与步道的“带状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聚集拉动”效应,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个案2、“以大海为伴”的北仑梅山岛户外运动项目

北仑梅山岛面积26.9平方公里,系宁波国际海洋城生态科技城的核心区域。梅山岛与大陆仅距500米,处于象山港的口门,是宁波-舟山港的枢纽区块。梅山依托梅山港天赋山海的天然优势,拥有长三角海域唯一未被开发的20公里黄金海岸线。近年来梅山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国际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和港、产、城、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理念,正在全力打造极具滨海风情的一流“休闲旅游岛”。主要特色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10万平方公里蓝色港湾,以梅山湾为重点,围绕滨海运动休闲主题,建设洋沙山风景区、万人沙滩,水上乐园等休闲旅游项目及水上运动、赛车运动、滨海休闲湿地公园等一批运动休闲项目。其目标为打造世界级户外休闲运动圣地。坚持夏季与冬季体育相结合;坚持日间与夜间运动相结合;坚持成人与儿童健身相结合;坚持高消费群体与普通消费群体体验相结合。

譬如,万人沙滩建设目标为“蓝湾、金沙”国家沙排训练及比赛基地,可举办世界沙排锦标赛 、世界沙排巡回赛、国际女子沙排精英赛等国内外沙排赛事活动。梅山国际帆船港建成之后将能够承办亚运会帆船比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美洲杯帆船赛等国际顶级帆船比赛;也能够承担国际帆船游艇展,帆船游艇销售展示,青少年、成人帆船游艇培训等功能。国家海钓训练及比赛基地可举办国际海钓大赛、世界户外钓鱼大奖赛、LTW国际路亚钓鱼大奖赛、国际路亚钓鱼邀请赛、国际海钓节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马术休闲运动基地将按国际标准兴建集马术运动、马匹寄养、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马术休闲运动基地,等等。

2015年10月,为快速适应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新常态,梅山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心正式设立,并积极启动产业谋划、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为加快实现打造“千万级蓝海休闲岛”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开发“体育+旅游”特色的同时,梅山今年还将引进宁波国际马拉松、国际帆船、皮划艇、龙舟等一系列大型赛事,为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更多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2016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走进宁波梅山,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旅行社、投资商和运动休闲爱好者齐聚宁波梅山,共同开启了2016年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梅山站的体验。“政府掌舵,企业划浆”、“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路径依赖演绎得惟妙惟肖。本次活动由浙江体育局牵头,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体育主管部门以加强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共同培育运动休闲市场为目的而携手举办。此次活动还在宣传推荐地方优秀运动休闲项目、集聚人气、促进体育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的积极效果。从效果看,伴随着蓝色港湾的涛声,人们体验了蓝海边的速度与激情,别有一番滋味。前来参加的各路体验者,不仅欣赏到了水浒名拳、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表演,还实地体验了总台山休闲游步道,更在蓝色港湾中,享受了帆船运动的刺激,称得上水上运动与陆上运动完美融合。

北仑梅山岛户外运动小镇的开发与建设,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有一个特色小镇发展的布局和理念。即按照“山、海、城并举,海、陆、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布局和“体育休闲旅游+”的理念,科学规划以邮轮停泊港、主题乐园(主题公园)、康体养生中心、生态观光农庄、体育训练基地、国际会展(会议)中心等休闲产业为主的创新生态圈,致力于把梅山岛特色小镇打造成中国未来体育休闲创新的第一镇。
    二是有一个有基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梅山小镇坚持“生态优先,蓝色发展”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旅游经济产业,着力打造“蓝+绿”生态,大力发展“国际化蓝海休闲岛”和“国际化滨海新城区”及智能化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相关的企业和团队。从发展潜力看,梅山有“四张名片”,即“国际贸易岛”、“财富管理岛”、“科技创智岛”和“休闲旅游岛”建设,成为宁波的“新加坡”。

三是有一个创新的运作模式。即采用“依托专业研究,做好休闲旅游产业谋划;立足专业招商,主攻运动休闲旅游重点项目;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的营销推广;狠抓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团队”。这四个方面的运作方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路径选择。

四是有一个世界级的运动休闲平台。梅山小镇创建了服务于全球的云栖大会,比如,成功地举办梅山湾国际帆船赛、2016梅山岛自驾狂欢节等重点赛事活动,以及小岛山地越野行走、自驾车狂欢节等户外赛事活动;接洽中华台北龙舟协会,推进国际龙舟赛及龙舟基地项目合作。吸引了来自全球   万多名企业家与运动休闲“爱好者”参与。

可以说,北仑梅山岛是一个充满着“活力与希望”的户外运动小镇,其模式,是一个“有内涵、有生态、有智能、有集约”(四有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典型,这个案例比较集中地诠释了宁波城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路径选择及重大意义,即“人的转换是城市化的关键与核心”。建设“体育休闲强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这是城镇化发展的起点。第二,通过机制创新和改革,使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三,“整合集聚”是新型城镇化高效有序发展的关键。第四,提供全方位、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落脚点。

个案3、“以青山为伍”的余姚鹿亭乡户外活动基地

鹿亭,地处余姚市南部的四明山脉中,与鄞州、奉化为邻,乡内晓鹿大溪穿乡而过流入宁波皎口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新四军后方医院的遗址,森林覆盖率达85%。利用地形、地势、地貌的优势,鹿亭户外活动基地的定位是,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品茗赏花、休闲旅游为主,集强身健体、观光旅游、养生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系列化城市远郊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在设施建设中着重体现特色区域的整体布局,突出体现原山林地貌的自然特色,保持原生态,体现时代感,全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绿色生态和设施齐备的现代的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

目前,鹿亭开拓了五类运动休闲市场:一是登山健身户外系列运动市场;二是老年养生休憩市场,为中老年人提供清静、健康、天然的休憩养生场所;三是城市白领周末休闲度假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山林野外休憩放松;四是森林及生态农业观光游市场,让众多观光赏景、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人们,能近距离的体验和享受健康之乐;五是家庭假日游市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假日游活动。

快速崛起的鹿亭乡运动休闲项目,一是开展漂流、山地车骑行、登山等户外活动。二是可以开展登山步道、休闲垂钓、野营烧烤、农耕文化观光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休闲活动区设有帐篷、烧烤用具、凉亭、管理用房及牲畜禽舍等,可举办歌舞表演等集体活动。农耕文化区依托高山果蔬基地区,设置观光区和农垦体验场所、农家劳作坊间,可以满足游客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田园野趣的需求。

在实施流程上,鹿亭户外运动基地的主要作法:一是夯实基础。包括总体规划、形象包装、项目论证、设施建设。二是活动带动。主要以运动休闲活动办节的形式,聚集人气,打造品牌,形成市场规模。三是宣传推动。建立“立体化、多维度、联动式”的“鹿文化”品牌传播模式,全面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农家乐促动。为农家乐制订统一的服务标准,立标杆、树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农家乐系统化、整体性发展。

鹿亭乡运动休闲“亮点”纷呈,概括起来,最突出的“亮点”是生动地体现了国际“慢城”的三大理念。一是“慢”生活,即慢城必须在所有的生活设施和活动项目上张贴“蜗牛”标识,以直观形式倡导慢生活理念。这里的慢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舒适惬意的生活意境;是一种品位,在悠闲的生活节奏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让生活变得更加细致。二是可持续发展。鹿亭乡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强调必须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生态环境,塑造优美的生态空间。其次大力倡导和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建立环保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等等。另外,经济发展并不是放弃经济效率,而是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有特色的、高品质的旅游业,集聚高附加值产业。三是追求乡镇个性发展。强调依据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发展城市的个性,使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悟人与城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四是设计出一套有效的合作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搞恶性竞争,提升正向收益率,真正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公共安全治理的合作。

比较分析:通过对宁海县胡陈户外运动小镇、余姚鹿亭乡户外活动基地的特色,与北仑区梅山岛户外运动小镇特色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前面两者系内陆型波运动休闲示范镇,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极具田园风光的“体育+旅游”休闲特色经营地,我们称之为“绿色生态”运动休闲项目。后者系海岛型运动休闲示范镇,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极具滨海风情的“体育+旅游”休闲特色经营地,我们称之为“蓝色生态”运动休闲项目,这是两者的区别。两者的联系,主要是开发模式基本相同,比如,都以地方政府为依托而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地方政府的意志明显;在发展路径上,都注重整体规划,系统变革,资源整合,协同治理,实现运动、旅游、生态、文化、产业、休闲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在产业发展上,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在文化提升上,能够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的融入”解决好 “农民市民化问题”。两者共同经验有四条,即做好整体规划、做实政策介入、做强市场主体、做优体制机制。从发展趋势看,“现代化特色小城让人们更向往”,尤其是运动休闲旅游特色城镇具有足够的反磁力。新城不在于大,而是富有特色,与主城互补性、展示稀缺性、体现宜居性等。参见图1:

       

image.png

图1:宁波户外运动小镇的开发模式

 

(三)问题分析与基本共识

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小城镇在我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却遭遇着“成长的烦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共识是行动的先导”,也是一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思路决定着发展路径,反映着发展方向,影响着发展成效。一句话,“问题倒逼”、“形成共识”与改革创新,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实施生产、生态、生活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动力。

以下信息资料,是2016年6月至8月,我们对宁波市运动休闲示范镇开展抽样调查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及分析,可供参考,见图2。

1、从传统小城镇转向运动休闲小城镇必要吗?

image.png

          图2:干部群众对宁波开发户外运动小镇的态度

 

数据分析:此项数据说明,推进宁波市运动休闲特色城镇建设,总体上看,能够顺应民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与支持。访谈中,特色小镇领导普遍认为,宁波传统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目前传统小城镇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点产业不突出;人才引进困难,科技创新缺乏;管理系统落后,生态问题严重;文化内涵单调,城镇缺乏特色。而“特色小镇”的出现,很好地破解了这些问题。宁波首批试点特色小镇的崛起再次证明,改革创新是最大的红利,“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才是常青树”。也有少数干部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耗时、耗力,搞不好会破坏生态环境,怕产生“利益矛盾,”觉得“缓一缓”、慢慢来为好。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大家的共识是,建设可持续的“特色小镇”,关键是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2、评判运动休闲小镇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为深化对“运动休闲小镇”内涵与结构的认识,须要对运动休闲小镇的主要指标及权重值作出较为清晰的说明,调查表明,目前,特色运动休闲小城镇培育试点单位比较认可的评判指标主要有八个方面,其中,政策介入、市场主导、衍生项目链和基础设施占有较大权重(见图2),也是发展建设运动休闲小镇的主要措施。

 image.png

      图3   运动休闲小镇评判主要指标及权重值比较

数据分析:标准化是现代化城镇的一个基本要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小城镇发展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合理化,而所有这些都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没有评判指标,就谈不上规范化、程序化和合理化。调研中,许多基层领导同志认为,“以往特色小城镇评判指标比较单一,比较重视的仅是特色产业”,而“目前这个评判指标相对比较全面、更加符合实际”。实践路径是什么?最强烈的呼声是:要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特色小城镇规划,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并坚持“多规合一”原则。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对社会各界而言,他们对基础设施建设很关注,这些意见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有专家认为,上述运动休闲小镇评判指标,是适合于小城镇建设的一种比较高级别的运动休闲宜居城市,可以为宁波下一步运动休闲小城镇建设提供标准参照与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有专家建议:在宁波,每3至5年,如果能够评选出一批声望高、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小城镇,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这种小城市建设的历史沉淀、发展水平,关系着我国城镇化的整体水平,也关系着人民生活的质量。

3、关注并突出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宁波特色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发展模式一般是生态+产业+休闲+文化,特色产业主要是旅游业、运动休闲、文化产业、传统农业,发展目标绝大多数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那么,操作过程中的最受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经100名基层干部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见图4:

 

image.png

图4   特色小城建设中要关注并突出解决的问题

数据分析:此项数据说明,最受关注的问题,实质是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我市推进休闲特色城镇的主要措施: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的路径是符合实际的;另外,生态保护和治理也被高度关注,说明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土地城镇化关注度为6.81%,为最低关注度,说明社会各界不支持圈地造城运动;人口城镇化关注度为11.62%,说明在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户口差异减小的发展趋势中,很多人已经不再过度在意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建设资金关注度为15.23%,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担心推进城镇群建设会遭遇资金缺口。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基层领导提出,搞好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提高理论素养,懂得产业集群理论知识,包括分工协作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自觉”。

4、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你最期待的是什么?

本课题调查研究中,我们有一种比较深刻的感受,对当地居民而言,他们最期待的是: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新型小城镇,将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方便的交通网络、良好的人居环境、均等的公共服务、受益的人民群众,市民化的农民等,这是我国广大农民世世代代期盼的“中国梦”的现实版内容,也是真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那么,农民群众所关注的特色城镇建设,及其最期盼的是带来什么呢?经走访及问卷面对面座谈。其调查统计结果,见图5。

 

image.png

图5   特色小城建设中要关注并突出解决的问题

数据分析:此项数据说明,农民群众对城镇群建设带来的提升要求更加理性和现实,希望能够在居住环境、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提升,而基本不在意大都市感这种心理的感觉。究其原因,涉及经济基础、城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等。从经济基础看,主要是传统城镇的经济基础较差,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先期发展基础较弱,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从城镇化基础看,传统城镇的劳动人口和资源要素大都流向城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地处乡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条件较差;从产业基础看,以往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从社会文化基础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民市民化”仍然是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市民生活和市民理念的普及度和认同度较低。

可以相信,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目前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市民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等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特色小镇”这个“抓手”,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推进小城镇的“转型升级”。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须在“五大发展理念”的“保驾护航”下,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最大程度地解决各种制约和障碍因素,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及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鉴于由此,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宁波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开启大健康时代新蓝海。健康中国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只有抓住机遇,迅速布局,才能有所作为,持续发展。作为浙江省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亮点纷呈”,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客观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不足之处。未来的特色小镇发展对策需要完善与调整,尤其是发展缺思路、缺方向、缺资源、缺样板的现状应该有很大的改变。当然,短板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是影响制约发展的消极因素,同时也是发展潜力所在、成长方向所在。鉴于由此,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供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参考。总体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谋划思路要“新”,特色定位要“准”,建设标准要“高”,创建模式要“特”,创建推进要“实”。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凸显以人为本。
  (一)补理念短板: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需求

理念的创新,就是改变人们对某事物的错误的、背离时代的或不利于实践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换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或形成一个新的观点,从而采取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实践的过程。要适应新形势,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全力补短板,在制约发展最关键、主观努力最能见效的地方发力,补中求进、补中拉长、补中登高,不断增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新优势。“态度决定一切”。可以相信,未来作为全面小康时期的新“生活理念”、新“生活方式”,休闲旅游、运动消费将是“第一消费”、“第一引擎”。我们提倡“慢运动”、“慢城市”,“慢生活”就是消费理念的创新。刺激人们把消费需求引向运动休闲,引向大自然,鼓励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同时,把更多的消费投入到生活品质和健身休闲、文化消费上来,使追求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运动休闲消费成为人群消费的“第一元素”。对政府而言,要求地方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行为方式,由原来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服务主体。比如,新兴运动休闲产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跨越市场竞争“门槛”。在服务市场及政策上,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营造优质的市场环境,让宁波的民间企业凭借市场机制完善、技术领先的优势,牢牢把控着市场主导权,在“创业创新”及特色小镇建设中建功立业,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独特的魅力与作用。

勿庸讳言,从宁波现实看,目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低水平同质化等所有短板、风险都是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治理面临的挑战,不能通过单纯的经济建设解决问题,要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长远的系统的改革保驾护航,须要创新发展理念,引入时空坐标,采取差异策略、推进特色发展。要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中肩负起宁波新一轮发展“龙头”的重大使命,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跻身浙江乃至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综合实力“第一方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补政策短板:强化政策介入,坚持市场主导

面对“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发展环境变化,如单靠搞“土地经济”、抓招商引资、搞税收优惠等,面临很大的不适应,那种发展模式中须调整。除了政府的政策介入,还应以市场为主导,培育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市场化。在政策介入方面,应尽量减少以资金、项目为主的政策支持方式,继续强化以支持体制机制改革、下放经济权限、做好服务和监管为主的政策支持方式,主要目的还在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须涉及资金的支持政策,应做出成本效益核算论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对主要经营大众参与的不同种类的运动休闲设施,可通过补贴消费者、补贴商业企业和非官方非盈利部门的供给者,或直接通过提供较低价格的产品的办法鼓励民营资本的介入和消费者的参与。总之,政策支持应更有针对性,增强政策措施的精细化、精准化。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在市场主导方面,调研表明,目前特色小城镇建设存有一个现实的矛盾,即:由于向市场放权。这不但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行为方式、运行机制,也改变了原来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一些自上而下要求必须下放的权力外,其余方面很难推动。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理解扩大政策范围,“权大于法”、“情大于法”,乱作为、错作为现象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懒作为问题严重。核心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管理还没有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政府管理模式转换,难以适应“市场主导”下的新常态新形势。

 解决上述矛盾,当前特别要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严管改革。抓改革的担当意识要更加鲜明。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来抓,主要责任人要承担“第一责任”。通过改革,“把可能变成可行,把想法变成做法,把思路变成出路”。此为,抓改革的群众意识要更加鲜明,既要有强烈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群众满意导向,又要懂得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改革,发挥民意对改革的倒逼作用。比如,要尊重广大小城镇居民的主体地位。以《物权法》等法律制度的实施为主线,推进小城镇居民住房权利及社会权利、政治权利的保护,有效扩大小城镇居民的多元参与,弥合小城镇居民的民生权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鸿沟,让小城镇居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拥有获得感。

   (三)补方向短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面向海内外大市场

浙江省刚出台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计划》,让各地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有了目标,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的要求,把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到了重要层面,避免出现无规划、乱规划、随意调整规划等问题。众所周知,从 2004 年起,在“长三角体育圈”合作框架下,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跨越地域界限,以强强联合之势,为共同打造“长三角”体育旅游一体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宁波的运动休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既要融入长三角,应对区域竞争,更须要摒除短期性思维,面向海内外大市场。或者说,既要看到眼前,也要往前看两步,看得更远,否则就会犯“短平快”的毛病,遗留下很多麻烦。我们对于宁波的运动休闲小城镇发展,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政治账,要将宁波与长三角运动休闲城镇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将城市群、城市带和小城镇加以系统规划。今年6月初,中央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谋划则率先在长三角城市群落地。这是因为, “城市群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为我们提供发展的支撑和平台,并从整体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来推动创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乃至整体的协调发展。” 为此,宁波应该主动顺应这一趋势,积极融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运动休闲和旅游的融合,推动长三角区域之间、运动休闲小城镇之间的合作联动。当然,有合作,也会有竞争。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竞争存在的必然性。但应当看到,竞争可以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创新达到多赢的局面。这种积极竞争,良性发展,有利于宁波更快、更优、更持续地面向海内外大市场,并且通过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众所周知,以效率为导向的“急就章”运动休闲小城项目一旦动工,可能要付出成倍的成本来进行补救,任何特色城镇发展的无形成本恰恰是最需要关注的。譬如,作为国际经验的第一、三产业之产业链延伸发展示意圈,对于我们补足第一、三产业发展方向之短板,也许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譬如,象山、梅山可以着力打造蓝色海湾、秀美山川等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深入谋划建设特色运动休闲旅游小镇,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之产业链,提高制造业文化附加值。参见图6,(资料来源:中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城市问题》2016年第3期)。

123.png

图6  第一、三产业之产业链延伸发展示意圈

 

(四)补人才短板: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运动休闲业涉及体育、休闲与旅游、管理、娱乐和酒店等学科,运动休闲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产业基地的建设也需要人才。因此,加快培养和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体育产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在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专家意见进行汇集,为我市运动休闲小城镇或基地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建立健全运动休闲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培育运动休闲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

创新人才机制,当前尤其要鼓励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管理经历人员(包括退休领导干部)从事运动休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在当下宁波的运动休闲小城镇工作中,人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如果没有人才的“润泽”,将资源导入并结合实际盘活,只是简单把钱和物投到运动休闲特色小城镇,很难发挥可持续的造血功效。今年,一名副部级干部主动申请做驻村书记的事迹,受到媒体关注,也引发大家思考。随着人口平均寿命提高,60岁左右或退居“二线”的干部,很多仍然年富力强,且经过多年历练,有较宽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可以断言,制定政策,鼓励宁波那些“退而难休”的干部,下沉到特色小城镇“干实事”, 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形成人才资源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运动休闲管理人才的激励不仅是树道德模范,更加重要的是,要树那些有效提供运动休闲公共服务、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与社会均衡发展的正向标杆。要理直气壮地激励那些有思路、有办法、“沉到一线去”、工作能见效的各类“工匠”及先进典型,这会让全社会了解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怎样干才是正确的方向。

此外,小城镇,不是农村,也不是城市。它绝非大拆大建、伤筋动骨,而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风貌。建议在后续的评价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多重标准的设置,更为科学地对特色小镇进行年度考核。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促进规范建设。完善体育运动休闲诚信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标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向客源地消费者传递与渗透信息,引起消费者对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小城镇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扩大影响力,提高认知度,拓展新格局,这对于“做强、做实、做优”宁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

3、《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浙镇治办〔2016〕20号

4、《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012〕111号,2012.11.2.

5、宁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2月8日

6、施益军等:中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城市问题》2016年第3期)。

 

课题组负责人:陈瑜(宁波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课题组成员:胡以海、项  新、计生波、胡中月、张荣昌

执笔:张荣昌,联系电话:1300895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