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宁波运动员职业意识培养培养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5:46:17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周文军  吴奕超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等方法,根据宁波市运动员特点结合我国自主就业运动员职业教育现状,从运动员人生职业规划的视角,强化运动员对在役期间职业意识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同,以人为本探讨宁波运动员在役期间职业意识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宁波市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运动训练;文化学习

 

运动员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运动员的就业一直困扰着运动员队伍健康发展。各级主管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如提供多渠道的就业信息咨询、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等[1]。运动员退役后能否稳定就业平稳回归社会,不仅是关乎运动员个人前途、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更是关乎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对宁波运动员在役期间职业意识培养研究,根据运动员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运动员主动加强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退役后的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研究对解决运动员的出路对宁波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运动员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运动员出口的升学、政策安置、自主就业的三条途径中,自主就业占60%左右。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7]410号),实施“优秀运动员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运动员再就业意识,集中系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取得执业资格,提高就业能力[2]。截至2013年底全国停训待退役运动员约2600人。

国内关于运动员就业相关研究较为常见。以《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7]410号)为时间节点,之前的研究主要围绕运动员在役期间如何在保障运动训练基础上加强运动与文化和专业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与体教结合。

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出台后,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研究。黄美好认为:“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职业培训是运动员再就业的关键[3];李宝禄和肖建忠对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有过研究[4];邓万奎等提出建立广东省退役运动员专业培训、系统培训和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5];陈更生等认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越来越难,提出非体育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6];陈志辉,李艳翎认为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单一应拓宽就业专业并以提高运动员就业能力达到“就业”培养目标[7]。赵冰,武胜军等认为当前运动员职业培训对运动员就业方向的拓展没有意义[8]。综上所述,目前运动员职业辅导基本以进入临退役开始,职业辅导在时间节点上明显滞后。

宁波市运动员队伍规模不小,见表一,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的人数非常有限见表二。宁波运动员离队后以升学为主,见表三,据体育局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4年,宁波政策安置进入公务员会事业编制仅仅21人,离队后主要是途径是升学,能够通过政策安置的比例很小。

 

1:宁波市各训练单位运动员人数统计表(统计时间为每年1231日)

年度

市体工队

运动学校

二少体校

水上基地

游泳中心

小球中心

蹦技学校

2016

110

650

286

107

474

218

70

2015

105

651

268

73

243

210

64

2014

110

618

238

75

305

192

68

2013

115

605

196

111

512

179

66

2:宁波市各训练单位向上输送运动员人数统计表(统计时间为每年1231日)

年度

市体工队

运动学校

二少体校

水上基地

游泳中心

小球中心

蹦技学校

2016

3

11

13

4

3

4

3

2015

0

23

18

17

8

6

0

2014

2

18

17

16

4

5

4

2013

3

25

14

3

4

5

3

 

3:宁波市体工大队运动员人数及出口统计表

年度

在队人数

退役人数

政策安置人数

升学人数

2016

110

5

0

15

2015

105

2

0

21

2014

110

6

0

19

2013

115

4

0

19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运动员就业相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优势,但据调研反馈,宁波运动员对就业存在就业目标岗位偏少,对就业岗位认可度偏低等问题,宁波运动员就业质量有待提升。将宁波运动员的职业辅导工作前置,通过职业意识培养激发运动员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主动着手相应准备,以实现退役后平稳回归社会。

2. 宁波市运动员职业意识培养研究

2.1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其形成须经历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9]。职业意识直接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择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是意识的反映[10]。积极的职业意识能促进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消极的职业意识则阻碍职业行为的养成并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宁波运动员而言在队期间培养自己的积极地职业意识尤为必要。

2.2宁波运动员职业意识培养现状

职业规划能力弱。宁波运动员年龄偏小,对于未离队后的出路考虑不多,对运动员生涯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面对离队现实时准备不足。

自我期望过高。有些运动员就业自我期望值较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经济收入的过高要求将是运动员就业的严重障碍。 二是对工作单位地点要求较高,现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大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需求有限,甚至有些单位还在裁员,想在大中城市就业越来越困难。 三是对工作职位要求较高,这导致部分运动员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就业依赖心理较强。 有些运动员自主谋生意识较弱,存在这样的心理:小事自己做主,大事家长拿主意。过分依赖运动队和家庭社会关系,不提高自身谋生的本领,不能依赖时,难以面对现实问题。

心理承受能力差。理想的就业途径是政策安置或升学,但自主就业是主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运动员经受过历练少,在求职过程中一旦被用人单位拒绝,就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影响到就业。 

2.3培养指导思想

以运动员离开运动队通过升学或自主就业回归社会为导向,正确认识运动员出路,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反对无视职业规划的科学性的“计划没有变化快”、 轻视职业规划的必要性的“船到桥头自然直”、 忽视职业规划的现实性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认识,激发运动员追求竞技成绩和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2.4培养途径

2.4.1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宁波运动员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大体的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目标性和全局性,是个人发展的指明灯。欲求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必先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制订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由分析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订发展措施4个环节组成,均着眼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自我发展。

首先,对全体宁波运动员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使全体运动员明确运动员员生涯在人生职业发展中的准确定位:运动员生涯之后要回归社会实现职业发展。宁波部分运动员年龄偏小,在训练比赛同时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不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运动员自我剖析的意识,准确定位,明确自我发展规划。

其次,对宁波运动员开展职业测评。由于运动员身心比较活跃,充满斗志与激情,自我认知比较感性,可能很多认识并非在科学、准确的依据上形成。是宁波运动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的重要性,在运动员职业测评工作中,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成熟的测评工具和系统,按计划严格实施职业测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

再次,帮助全体运动员明确下一步职业目标。运动员金字塔的上升通道决定了运动员的高淘汰率,能够进入上一级运动队当然是所有运动员的首要目标。运动员生涯对人生只是重要的中间阶段,根据运动成绩和发展趋势,以及个人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对下一阶段设定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认清他们面临着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明确他们的自我需求,根据自生具体实际,在教练员协助下明确下一步职业目标,制定下一步发展的规划指导。

最终,完成宁波运动员职业生涯设计,并督促运动员落实在实践中逐步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努力。通过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运动员实现自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人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之后自然转向高层次的需求。人的职业规划不同生命轨迹迥异。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助于运动员在社会中找到可充分施展才能的职业,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自我的追求。

2.4.2 提升宁波运动员的自律意识

自律即自我约束,自律在于养成,需要时间和勇气去培养,所有值得追求的目标必需严格自律方可实现。宁波大部分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表现较好的自律,要鼓励督促运动员将这种自律迁移到学习、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能够克制自己的偏好,克服自己的弱点约束自己的行为。教练员和运动队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有意识的提升运动员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律意识。

2.4.3加强学习意识的培养

运动员主要任务是追求运动成绩,大部分精力放在运动上和参加比赛上,文化教育与同龄学生相对较弱。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机会来临时,若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胜任,只好后悔莫及。宁波市运动员相对年龄偏小,文化知识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使运动员深刻认识到文化知识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督促其下决心利用训练比赛之余抓紧文化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必须具备强大的自律能力并深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唤醒心灵的过程。通过教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理论学习方法技能习得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11]。培养学习意识是宁波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提供保障。

2.4.4加强对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意味必须承担责任。责任意识是人对自己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即你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同时对你的行为必须承担责任。宁波运动员肩负着为宁波、浙江甚至我国赢得荣誉的责任,同时肩负着为家族荣光实现个人成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践中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落实各项任务。首先要负责,履行诺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其次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而对自己要求太低;勇于承担责任尤为重要,犯错了必须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不能推卸责任。

2.4.5 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意识是具有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运动员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运动队的一份子,主动将自己的命运与团队的前途联系起来,为运动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全力拼搏。要求运动员彼此应把对方视为“家人”,做到相互依存、容纳对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运动员学会理解和体谅别人,对每一位运动员寄予希望,人都希望被别人重视,每一句鼓励和赞许的话都可能成为训练和学习的动力,培养运动员谦虚的品格,加强运动员队的信任沟通,统一思想、明确工作、制订计划、协调实施。     

2.4.6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 

质量意识指自觉保证工作质量追求卓越的一种意识。要把培养质量意识作为个人的追求,同时与训练任务的需求相结合。贯穿所有运动员的的质量意识就是人的素质提高的过程。质量意识包括了负责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还包括了知识水平、业务水平,涉及到人的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运动队要不断加强个人质量意识,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竭尽所能提高运动成绩,为明天的辉煌而奋斗。要把培养质量意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每一次训练课每一次理论课知识的掌握,事物的发展总是会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从小的事物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质量意识。

3.结论与建议

在对运动员生涯在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定位分析和宁波运动员运动生涯swot分析基础上,结合宁波运动员面临的就业形势前瞻性研究,认为宁波运动员在役职业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对宁波运动员在役期间职业意识培养,强化运动员对在役期间职业意识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同,根据运动员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运动员主动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相关的职业素质的提升,为退役后的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建议在训练单位配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落实宁波运动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建议开展职业测评,借助专业机构开发出了成熟的测评工具和系统,使宁波运动员接受到职业测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

建议宁波体育主管部门重视并积极落实宁波运动员职业意识的培养,激发运动员在队其间的追求竞技成绩和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Z](体人字[2007]412号)

[2]体育总局.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Z]体人字〔2007〕410号

[3]张锐铧.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理论基础与初步实践[R]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卢苇.培训助力运动员职业转型[N]中国体育报,2013-06-19

[5]黄美好,胡列松,赖晓红等.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形式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1-4

[6]陈志辉,李艳翎.我国部分省市退役专业运动员择业过渡期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539-542

[7]赵冰,武胜军等.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88-94

[8]李宝禄,肖建忠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

[9]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文正建.试论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意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14

[11]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8

[12]邱立国.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探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4,05:105-108. 

[13]孙艳菊,王智.浅谈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2:4-5. 

[14]俞祥,马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61 

[15]王春燕.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5-68

[16]刘凯,马婷婷.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56

[17]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02:72-74.

[18] ]Matthew.N,Russell.H,Barrie.H.Participatein sport—inter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