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宁波市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5:46:53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张四清

摘要:赛前训练作为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训练设计安排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宁波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从而发现其训练阶段安排、训练内容、训练负荷量度变化特点。研究发现:比赛前进行8周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赛前第1-3周为准备阶段,第4-6周为调整阶段,第7-8周为临赛阶段。比赛前的训练主要是水上专项训练与陆上力量训练、测功仪训练以及其他训练手段。以技术耐力作为赛前训练重点,体现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特点;专项辅助训练以技术与力量相结合。赛前的训练节奏呈波浪式变化,负荷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整个赛前训练周期的中后部。训练节奏是“中、大、中、中、小”。赛前阶段训练负荷量有所下降,负荷强度呈U变化趋势,训练频率略有所增加.

关键词:赛艇;赛前训练;训练负荷;

 

前言

赛前训练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训练过程[1]。赛艇赛前训练是整个训练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运动员只有通过赛前各方面的调整,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2]。科学、合理安排赛前训练是比赛时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前提和保证。赛艇运动在宁波竞技体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波赛艇队曾为省、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后备人才。对宁波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科学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同时也可以为赛艇项目教练员科学安排赛前训练提供借鉴及参考。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波优秀赛艇运动员参加2016年全国锦标赛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阶段安排、训练内容、训练负荷量度的变化趋势等进行动态分析。

2研究方法

2.1训练资料的整理

根据宁波优秀赛艇运动员备战2016年全国锦标赛训练计划与训练日记,对其训练计划制定的主导思想及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手段和方法、训练内容、负荷量度等数据进行整理,为所研究的分析做准备。

2.2 临场观察

全程跟踪观察宁波赛艇运动队的赛前8周训练过程,详细记录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具体内容、主要方法、具体训练时间等,并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及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再进行统计分析训练量、训练强度等,并校正整理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和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划分训练阶段

人体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暂时消退”三个阶段,具有明显周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赛前水平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竞技状态的稳定阶段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本研究共8周时间,分为准备、调整和临赛三个小阶段,其中准备阶段为3周,调整阶段为3周以及2周的临赛阶段。详情见表1

1 赛前训练阶段划分


准备阶段

调整阶段

临赛阶段

时间

1-3

4-6

7-8

训练目的

引入性赛前训练状态

赛前训练适应和调整状态

培养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训练任务

 

 

 

恢复身体基本力量,增强技术改造和增强有氧能力技术,发展有氧耐力、有氧持续稳定能力的培养。

发展有氧能力、力量耐力、能量节省化,采用中等强度提高赛艇技术的稳定性和多人艇的协调配合。

继续保持身体肌肉力量练习,发展无氧能力,起航冲刺能力,发展最大速度、比赛速度感、节奏感,全程体力分配,速度耐力,增强实战能力和强化赛前比赛意识。

 

3.2赛前训练任务

依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处训练时期的不同及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目的要求,通过整理训练资料可以得出,遵循训练计划的周期性特点,将赛艇运动员年度的训练主要分为常规性训练、赛前训练,常规训练的主要突出训练量,由基本素质训练逐渐向专项素质训练过度;赛前主要突出训练强度,以专项练习为主。

2 赛前训练要求

训练周期

训练任务特点

训练手段特点

负荷要求

8

强调专项素质的训练,突出技术训练

以专项训练手段为主

突出技术训练强度、训练量转向训练强度

 

3.3赛前训练负荷变化特点

3.3.1赛前训练结构分析

竞技能力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基础,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从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来考虑,其中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基本运动素质,运动员在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组合各种训练手段来加以体现。赛艇的训练内容主要有水上专项训练和陆上辅助训练,而陆上的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测功仪训练以及其他训练(主要为跑步)。在本文中,将每天上午、下午的训练分别记为一次训练课,如果一个上午先进行了力量训练后又进行了水上训练,则分别记为0.5节课。对每天的训练内容和手段进行记录汇总统计出每周的训练量,从而得到了不同阶段训练量的结果。

3不同训练阶段安排及比例

image.png


1不同训练阶段安排及比例

由表3可知,在所研究的8周训练过程中,水上训练课占55%,比例最大,水上训练课占有效训练课(除了休息)的76.5%,休息次数占全部训练课的28.1%,有效训练课是休息次数的2.56倍。另外,包括测功仪训练、力量训练和其他训练在内的陆上训练课占16.85%,占有效训练课的23.5%,也就是说水上训练课总量是陆上训练课总量的3.27倍。

从准备阶段、调整阶段和临赛阶段整个训练过程来看,水上训练量所占训练量的比率逐步增加,水上训练所占训练量的比率分别为52.67%55.35%57.14%;力量训练量所占训练量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力量训练所占比率分别为9.82%9.52%10.7%;其他训练所占训练量的比率分别为0.9%1.78%7.14%,其他课与休息课所占百分比很小,在准备阶段、调整阶段基本维持不变,但在临赛阶段休息课明显减少、其他课明显增多。测功仪训练所占训练量的比例也不大,所占比例分别为7.14%3.57%0,随着比赛的临近,适应比赛要求的专项训练在逐渐提高,专项辅助训练量在减少。准备阶段、调整阶段的平均每周有效训练课所占百分比相差不大,两者分别为70.54%70.34%,而临赛阶段平均每周有效训练课所占百分比为75%,比调整阶段增加了4.66%的训练频率。

3.3.2赛前训练负荷量特点

本研究中负荷量的计算是采用训练的持续时间对负荷量进行度量,将每种练习的持续时间累加计算出训练阶段的负荷量。

4 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负荷量变化情况

周数

周负荷量(小时)

20

26

15

19

16

22

19.5

10

2 不同阶段的训练负荷量变化情况

由表4和图2可知,赛前准备阶段是两大一小模式,前两周训练负荷量逐步增大,第三周训练负荷量逐步减小,第二周的训练量接近26h,第三周训练量只有15h。调整阶段训练负荷量呈波浪式起伏,为一大一小一大的模式,在16h-22h范围内上下波动。临赛阶段训练负荷从19.5h降至10h为递减模式。三个阶段的每周平均训练量分别为20.3h19h14.7h,调整阶段的平均训练量比第一阶段减少了6%,而临赛阶段的训练量比调整阶段减少了29%

从赛前训练整体上来看,赛前三周的准备阶段训练中实施了比较大的负荷量,第一周负荷量大,第二周负荷量为最大,并达到了赛前负荷量第一个峰值周,第三周负荷量有所下降为较大负荷量;赛前三周的调整阶段中,负荷量开始是上升趋势,第四周为较大负荷量周,在第六周为大负荷量,该周又达到了赛前负荷量的第二个峰值周;赛前两周临赛阶段中,负荷量出现下降态势,第七周负荷量较大,第八周负荷量较小,该周达到了赛前的最低负荷量周。赛前8周负荷量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在第二周和第六周出现了两个峰值周。之所以产生以上情况,原因有:赛前准备阶段以发展有氧能力为主,主要加强低强度长距离的有氧长划训练,在调整阶段主要用于较高强度多人艇的配合训练,临赛阶段为使运动员机体得到更好的恢复刻意减少了训练量。

3.3.3赛前训练负荷强度特点

赛艇专项训练强度一般分为6级,分别为无氧-Ⅰ级、氧运输-Ⅱ级、Ⅲ级、无氧阈-Ⅳ、氧利用1-Ⅴ级、氧利用2-Ⅵ级,此外还有放松恢复、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等。本研究分别记录这些强度训练时的心率,再除以100,以相对心率代表某种训练的强度,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训练强度。

I=Ii·ti / ti  (I—平均强度,Ii—单次训练强度,ti—单次训练时间)

通过统计、计算,赛前8周的训练负荷强度的变化见图3。在前三周,负荷强度总体趋势处于下降态势,但变化波动较大;在调整阶段中,负荷强度总体趋于上升态势,变化波动较小;在临赛阶段,负荷强度的变化波动较小。不同阶段的负荷强度分布通过对比后发现整个赛前训练阶段负荷强度呈U变化趋势。

3 不同训练阶段负荷强度变化情况

4 建议

4.1 建立和解决赛前竞技状态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最大负荷强度下的工作能力,有氧能力训练是赛艇训练的关键,同时也需加强技术训练。

4.2 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较大,建议通过长期监控,根据个体差异,为队员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安排,科学合理地控制训练总量和强度。

 

参考文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2]程仲国.江苏省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3]教材编写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赛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宋应华.赛艇运动员训练负荷诊断与监测负荷强度和量的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

[5]梁世雷,陈小平.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变化特点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