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新形势下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定位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6:00:54 

邢立付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摘要:本文以新形势下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现有的体育社会组织的开展的情况、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定位,以其有效完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提高体育社团服务质量,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群众体育、体育活动

一、前言

自从我国走向体育职业化19世纪末开始,不少学术界从众多的角度分析了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前景,也期望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担任起市场多需的职能。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体育行政部门起着绝对主导地位,对于相对弱势的体育社会组织来讲,难以独立开展工作,目前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基本分为两类,一是政府型的体育协会、俱乐部,另一类就是社团组织和商业型体育企业。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第46号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把体育产业上升国家战略高度,也是对我国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面临着转型的机遇。

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5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体育社会组织有105个,其中全国性体育社团共有97个(含36个奥运项目协会,39个其他项目协会,22个非项目类体育协会),国际性体育社团6个,基金会2个。有6个挂靠在国家体育总局机关88个挂靠在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1个挂靠在国家体育总局所属企业(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挂靠在中国体育报业总社),1个挂靠在地方体育部门(东北朝鲜族足球联谊会挂靠在延边州体育局),9个挂靠在其他部委或单位。

据民政部消息,截至2016年一季度,全国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66.48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2.9万个,基金会484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1万个。根据中国社会体育蓝皮书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体育类社团20848个,体育类民办非企单位11901个。

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也是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方而的积极作用,培育多元化的体育市场主体,全而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新局,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政策育服务作为一项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己经受到了国家、公民、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采纳。然而,我国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和自身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些部门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职能的难以转移,也阻碍着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推动。

经调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在部分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体育需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缓解体育行政部门的压力、保护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促进社会体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活动中优势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这项活动不能仅靠政府部门来管理,政府部门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大包大揽不仅无法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常会成为体育发展和群体活动的绊脚石。为避免类似状况发生,体育管理部门应该适当放宽制度,降低门槛,转变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让体育社会组织享有一定管理权限。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立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地位,顺应了政府职能转

变的要求,在体育社会组织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1、实效性

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群体活动时,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制定专项的服务,其服务内容多样化,体现出灵活性,是体育职能部门所难以做到的。让更多民众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根据不同的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做出具体的体育服务,更好的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样,体育社会组织也弥补了体育职能部门开展的便民体育工作;做出了形式多样、项目不同的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大大减轻了体育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保证了体育职能部门规划的顺利进效服务,不仅对体育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重要的是,促使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营造了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氛围,增强了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专业性

在全民健身热潮中,政府部门、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都应该成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体育健身活动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所承担的体育社会服务功能还无法得到充分实现,体育社会组织的产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在受民政部管理的同时,还会有当地的体育政府部门进行具体指导和监督本组织的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使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准确地贯彻体育政府部门在群众体育事业上的方针政策,部分官办的体育社会组织甚至可以直接参与相关体育政府部门的体育政策的决策,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代表的是民间力量,发展初期需要体育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扶持。目前,体育社团组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并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体育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及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寻求发展的需要,都使得我国体育类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备了承担体育指导服务,有能力成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之一。

四、体育社会组织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1、创造群众的归属感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心理的归属感,希望自己归属于一个组织、一个社团,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体育社会组织为热爱体育运动、关心体育发展、参与体育健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老年人在退体后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通过引导、吸纳退体老人参与到体育社会组织中,不但满足了其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产生及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重新获得被需要、被认同的感受。

2、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他们有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强烈,此时,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就逐渐得到了体现。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组织,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载体,社区体育组织对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社区通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社区居民在这种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进一步实现了自我需要,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3、有效配置群众体育资源

“群众体育资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而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目标的一切资源要素集合。体育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是公民自治的社会团体。它会根据组织内部成员对体育的需求进行自身的调节,使体育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同时,体育社会组织也会对其成员产生导向性的影响。体育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会提供相应的体育资源,如高校体育社团会根据其社团成员的需要开展相应的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技能教授、体育健身指导等。目前,政府也根据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体育服务。体育社会组织从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推动着群众体育的发展。

4、推动体育文化交流

体育文化交流是通过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相传递来实现的;体育文化的载体是体育活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通过体育活动的交流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体育社会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也在进行体育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政府曾经希望申请武术为奥运项目,来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如愿。但是,中华武术并没有因为未能成为奥运项目而衰落、消失,反而在体育社会组织的推动下走向了世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五、结论

随着体育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体育社会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担负着全民健身的重大职责。它将成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主力军。更加完善体育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形成由体育政府部门引导、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们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己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3):1-7

[2]曾永和,当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制度重建[J],求是学刊,2013 (3):99-106

 [3] 李颖川,中国百姓蓝皮书之体育版[N],北京青年报,2002-08-12(体育版)

[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 [D],北京体育大学,2004.

[5] 刘润芝,我国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研究 [D],体育大学,2013(6):43 - 52.

[6] 崔月琴等 ,转型期社会组织的价值诉求与迷思[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7-125

[7] 秦小平等,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基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报,2014(9):第38卷第五期

[8]陈芳等,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4):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