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与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一体化模式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6:20:34 

  冯勇   李金平  江磊   韩丽   邓开名

 

(宁波大红鹰学院     315175)

【摘要】本文在目前“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通过构建“篮球俱乐部教学与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一体化模式”篮球俱乐部开展教学实践,,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和优越性,为该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高校体育的长远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1.引言

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提出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用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始了各种实践研究。

相关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集中于理论研讨,内容包括高校体育俱乐部组建的意义、依据、发展现状、构建模式、管理制度、实施方法等;而另一类则集中于经验总结,内容涵盖于发展现状调研,结合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得出相应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本文融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研究,结合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将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与篮球运动员培养选拔有机结合,力图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度,由此改观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兴趣低迷的情况;此外,关注俱乐部中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选拔,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教学模式分析与实践

2.1 教学模式分析

篮球俱乐部教学与篮球运动员培养一体化模式是将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等融入篮球俱乐部教学中,实施篮球俱乐部的分层次教学,即,将篮球俱乐部分为初级班、中级班以及高级班。

1 篮球初级班教学是针对没有或者较少篮球运动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浓厚的篮球运动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篮球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在此类俱乐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了解篮球运动,并结合课内外锻炼,提升自我篮球运动水平。

2 篮球中级班教学是针对有一定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长期篮球运动意识,为终身篮球运动打下坚实基础,并为运动员选拔打下基础。此类俱乐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俱乐部教学的延续,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篮球体育活动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 篮球高级班教学则是针对篮球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高水平的篮球运动队。随着CUBA在我国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各个大学都在组建自己的男、女篮运动队。在此俱乐部教学过程中,从学校利益出发,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揉入了对抗运动训练的模式,教师对此俱乐部的学生将进行强化训练和培养,为篮球运动队人才的培养选拔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用以大幅度提高学校篮球竞技运动成绩。

2.2 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讲解和指导,以便于学生明确初级班、中级班以及高级班教学培养的目标,否则,会出现学生通过对自己篮球水平过高和过低的估计,这将会造成同一班级中,由于学生篮球水平的悬殊带来对俱乐部教学不利的局面。因为由于水平的悬殊,俱乐部负责指导老师很难做出有效指导,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吃不消,反而会降低学生对篮球这个项目的喜欢程度。因此,如何尽可能让同一教学班处在同一篮球水平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解决方法有:

1)在俱乐部成立之初,教师详细讲解各俱乐部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使得学生对于篮球俱乐部的分层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教师对学生的个人体育素质合理的判断,给出学生相应的参考意见,选择合适的教练员。

2)俱乐部在中期开展过程中,教练员根据篮球运动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微调,把有篮球竞技比赛运动潜力的学生,纳入到篮球俱乐部高级班中,把不能胜任篮球竞技比赛学生调换给中级班或者初级班俱乐部教学班,,尽可能让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处在同一篮球水平,让水平和兴趣爱好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提高学生对篮球项目的热情。

3)在此后,高级班的教练员根据初级班和中级班指导老师的推荐,对其它级别的教学班中有篮球竞技潜质的学生进行甄别,将高水平运动员纳入篮球俱乐部高级班中学习。此后,对高级班俱乐部的学生,通过篮球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运动潜力和比赛竞技能力,由此选拔相应的运动员,加入校篮球队,达到篮球俱乐部教学和篮球运动员培养有机结合。

4)篮球俱乐部高级班根据具体的人数,合理制定俱乐部内部篮球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代练方式,教练员加强特定技战术的干预,经过一年的俱乐部内部比赛锤炼,让俱乐部高级班真正成为校篮球队选材的摇篮,形成俱乐部教学与运动员培养的一体化模式,从而使得篮球俱乐部教学与篮球运动员培养可持续发展。

3.实践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与分析

学生满意度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本校7年以来在未开设俱乐部以及开设俱乐部的学生满意度部分综合数据进行对比,数据来源于学校教务处的综合评价数据,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

数据

篮球俱乐部开设情况

未开设

开设

年度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85.3

86.5

86.2

89.3

90.2

91.3

90.8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83.4

85.7

84.6

90.3

89.7

91.6

90.9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学乃至对于教师的满意度在实行培养一体化模式之后稳步上升,说明学生对于篮球课堂教学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较之以前更为浓厚。

3.2 运动员培养情况对比与分析

运动员培养情况是评价本教学模式是否切实有效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本校篮球队的基本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

数据

篮球俱乐部开设情况

未开设

开设

年度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篮球队总人数

16

18

17

32

35

33

34

篮球队校内竞技次数

23

20

21

44

40

39

46

篮球队校外竞技次数

22

16

17

20

19

20

20

获得奖项数

1

1

0

5

3

3

4

从上表的篮球队总人数以及获奖数可以看出,本教学模式在篮球队队员选拔上人数以及人员素质具有较大优势,从篮球队参与校内外的竞技次数可以看出,本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在校篮球队的男女运动员选拔和培养时,在没有篮球俱乐部前,只能采用大力宣传的方式来招募学生运动员,而由此可能会带来问题:其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会导致具备相当篮球运动潜质的学生不来面试,从而错失优秀运动员;其二,教练员通过身高、体重、简单的篮球活动和技术测试,来确定相应的队员,往往选出来的运动员技术不够全面,给运动队的发展造成制约。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篮球俱乐部的条件下,将俱乐部教学与运动员选拔培养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一,选拔面广,可以提供较大的选拔基数;其二,通过篮球俱乐部内部教学比赛,层层选拔锤炼,学生篮球运动水平提高速度快;其三,能客观反应出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其四,在队伍的不同位置替补队员方面,可以给教练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篮球俱乐部高级班的教学培养,引导有比赛潜质的学生运动员加入到学校的篮球校队中,对运动队的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进而达到篮球俱乐部教学与篮球运动员培养一体化模式的有效统一。

本文立足于“健康第一”和“终身教育”的思想,通过对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与篮球运动员培养一体化模式教学研究,用实践结果去验证其教学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该模式的后续深入研究与学生体育运动教育的长远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本研究成果将会对其它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学模式的产生影响,进而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1] 陈勇.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改革之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3):70-71.

[2] 李园园, 刘昌亭, 翟恒佳,. 浅谈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 运动, 2011(14):106-107.

[3] 张得保. 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的最优化探析[J]. 运动, 2014(5):1-2.

[4] 马茂森.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 林区教学, 2015(9):99-101.

[5] 徐峰. 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18):38-39.

[6] 王保成, 匡鲁彬, 谭朕斌.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3(3):38-46.

[7] 陈希, 仇军, 陈伟强.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 24(5):1-4.

[8] 平杰, 顾红, 柏慧敏,.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5(3):27-30.

[9] 高红, 杨则宜, 王启荣,. 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 22(4):362-367.

[10] 岳君, 曾凡智. 高校体育篮球专项课俱乐部式教学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