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课题研究 > 正文

职业岗位体能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市体育局课题研究 日期:2017/11/7 16:30:41 

 

孙雪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课堂教学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以机电一体化为切入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得出结论: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完成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外,更应根据高职教育总体目标和特点,结合学生特点和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发展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适应性,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岗位的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按社会岗位群设专业,以该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直接适应工作岗位能力,毕业后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研究型、高技能人才,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包括心理)的要求会更高更直接。它有别于传统的本科类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还是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强调体育学科体系,注重对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体育教学课时量不足,体育教学模式是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压缩版”,加上受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单一的课程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影响,没有围绕职业特征而改变教学模式,更没有走出具有高职体育教学特色之路。

2、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积极确立“以市场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应用为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对于公共课以“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专业教育、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从1998年至今,国务院关于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系列法规文件的相继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规模性的快速增长。而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到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向重视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树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体现高职体育教育“职业性、实用性和健康性”的特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体育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在确定体育课程性质、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对实施体育教学目标所设置科目的数量、各年级科目分布、各门科目学习期限、所占用的学时以及有关活动的安排。体育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体质体育教学”、“技能体育教学”等体育观的深刻影响,课堂内容主要还是以教授体育技能为主,增强体质为辅助,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舞、武术、瑜伽等项目为主,课时有15周至30周不等,课堂评价主要以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课程模式以采用体育选项课模式(自主选项目、自主选上课时间、自主选上课教师)为主,这一模式虽然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兴趣和锻炼意识,但还是没离开“技能教学和体质教学”的体育观,没有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与职业教育的高职特色结合起来,体育的课堂教学是体现高职体育特色的主阵地,因而,应拓展体育教学功能,使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形成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

4、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

   机电一体化属于工场操作类职业,这类职业人员时而是静力性工作,时而是动力性工作,而且静力性工作和动力性工作交替进行,工作时需要承受一定紧张的静力负荷,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造成肌肉紧张、僵硬,劳动动作单一,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炎、髌骨和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并且容易产生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由于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职业对身体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一岗位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也较高。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性质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工作的身体能力要求,也就是说职业体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浙江产业工人职业体能调查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工作性质对职业体能的需求是最大;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职业体能需求也逐渐变化。工厂的一线工作对职业体能的需求比较大,原因是一线工人是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此环节是决定工厂的效益核心部位。所以,一线工人对职业体能的需要是最为强烈。

5、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教学目标,确立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纲要。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教学目标是贯彻体育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体育素养教育”体育教学目标的延续和补充,是针对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人才培养计划而实施的体育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及从事的体育锻炼活动能符合将来职业和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使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各种不同情况下都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手段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职业持续工作能力。我们在保证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同时,应积极挖掘体育对提高职业素养的功能,进行职业体能的培训,而体能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获得的。

5.2 明确教学内容,增进“准职业”人的健康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因此,针对不同岗位群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兼顾教学、工作、生活、发展等因素的全面考虑,要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特点、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社会适应等实际需要,重新选择并整合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育知识的掌握,强化职业体能,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完成增进“准职业”人健康的教学任务。针对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体育教学内容应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强化发展肩带肌肉、躯干肌肉和脚掌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目测力和注意力的专注的教学内容,同时讲授职业病的预防和运动疗法。

5.3 优化教学模式,体现课程特色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在一年级均采用体育选项课的模式,各学生可在大一期间分别根据自身体育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不同性别、不同行政班级、不同体育爱好者共同达到各自学习体育的目的,类似水车取自不同水源的水而达到“殊途同归”,称这模式为“水车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提高,但没有体现为专业服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体育教学模式应构建“立交桥模式”,即根据年级、专业、课内、课外等不同情况,将体育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为体育选项课,第二学期为“O”型课程结构模式的职业体能课,就是根据职业体能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将手臂力量、耐力和静力训练,手指灵敏性和稳定性训练、抗挫折训练设置为“环形”课程结构,并采用教师“坐庄”,让学生依“站点”按课时计划流动并轮转的授课方式。第三学期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项目,根据岗位群的职业特点,分类开设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终身锻练能力的项目,如旅游专业、国际商务的形态课、健美操课,机电一体化的游泳课、太极拳课等,规定专业群选课的项目)。这一模式注重体育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具有鲜明的高职体育教学特色,发挥了立交桥“各有所需”、“各有其道”,“各取其途”和“各有其愿”的复合功能。真正遵循公共课以“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专业教育、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4 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追求最佳教学效益

   开展有效课堂创新,以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等为衡量标准,真正让学生学起来。从浙江产业工人职业体能调查研究报告中发现:在职业体能提高方面,工人的锻炼意识需提高;另一方面,工人对参加职业体能锻炼手段单一、组织性缺乏;在锻炼工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根据这个调查报告,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转到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观念上彻底破除传统的“准备说”,角色也由过去的“讲授者”变为“指导者”,正确引导学生锻炼意识,创设项目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完成项目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锻炼意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5.5 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的成效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发展的方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突破终结性评价而重视过程性评价,突破内容单一、方法单调的评价而重视倡导多维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

5.6 充分考虑体育教学改革的要素

5.6.1 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是制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三大要素,只有具有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拥有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合理的课程体系、系统性优秀教材,教学改革才可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5.6.2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充分考虑课程建设的创新点、亮点和特色。创新点是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做出创造性工作,对传统课程具有推陈出新、提高效率的作用。亮点是以体育学科特定性质和功能为依据,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特色是指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经过日积月累沉淀下来、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的风貌、措施、方案、成果,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6、结语

  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办学特色、课程与教学改革等,都是基于学校的发展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学校没有发展战略与规划,它将走向何方?如果没有办学特色,它将如何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第一线工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不出实用型人才,高职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体育教学改革借用以上三个问题,留给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兰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翁惠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胡振浩,张溪,田翔.职业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