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资源 >> 史志资料 > 正文

《宁波市党史专题》新时期宁波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1978年12月——1984年4月)(第一篇)

来源:宁波市党史办 日期:2017/10/22 20:12:11 

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宁波市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党史专题编写工作的通知》(甬党办传〔2014〕171号文件)(2014年9月19日),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中共共产党宁波历史》第三卷(1978-2004)编写大纲意见的函(2016年5月5日)。宁波市体育局按照市委文件、和市党史办编写大纲的要求,委托宁波市体育科学学会承担《新时期宁波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卷的编写工作。

本卷为初稿、印发给有关领导、专家和经历了1978-2004年体育实际工作的老同志。

在这里感谢宁波市方志办、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图书馆、浙江省体育年鉴编辑部提供宝贵资料。

执  笔  人:杨兆宏 卢叶梅

资料提供人:曹守和 沈丰平 简 萍 孙欣乐

2016年8月


宁波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已有游水、舞剑、射弩、划船、舞龙等体育娱乐活动,并运用于军事活动之中。明代武风渐盛,民间习武、练武十分活跃。同时内家拳盛行,涌现出张松溪、王征南、张文成、边澄等一大批武林高手。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镇海设拳坛,大校场设演武厅,教练武艺,训练士兵。据资料记载,宋、明、清宁波有武状元4人、武榜眼1人、武进士151人、武举人549名。1844年后,西方近代体育如兵式体操、体操、网球、足球、篮球、田径、木球(门球)等运动竞赛和体育思想传入宁波,首先在教会办的青年会、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中传播。1897年,斐迪学校首开体操课。1904年,宁波中学和公、私立书院、学堂先后开设体操课,均以兵式体操为主。1906年,宁波府于大校场举行府属各县学校运动会,也称丙午运动会,有5个县、数百所学堂参加,设比赛项目39个,表演项目24个。这是宁波最早的运动会[1]。民国期间,宁波近代体育逐步发展。1913年,余姚籍田径运动员卢颂恩参加首届远东运动会,是宁波籍运动员首次参加国际比赛。1922年,中国大学校长、宁波奉化人王正廷当选第一个中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并确认为终身委员[2]。从此中国与国际奥林匹克组织取得了直接联系。同年成立宁波同乡会武术研究科,以习武强身。1923年,宁波学校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每周两节。1924年8月,由王正廷、鄞县人沈嗣良等人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后改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49年改名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宁波人为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做出了贡献。1928年,宁波建立民众体育场,开设国术馆,一些民众体育团体相继成立,赛事渐兴。1929年,首次由社会男妇民众44人参加全县运动会。1932年,成立鄞县体育委员会,并颁布《鄞县小学体育设施最低标准》。1932年8月宁波人沈嗣良为领队的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启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序幕[3]。1936年,以总领队王正廷、总干事沈嗣良、时任浙江大学体育系主任同时又是教练员和考察团成员的慈溪庄桥人舒鸿、助理教练奉化鄞江桥(今鄞州鄞江桥)人江良规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德国柏林第11届奥运会。舒鸿担任美国和加拿大篮球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余姚籍竞走运动员周余愚参加了比赛,获得第23名。1943年,浙东抗日根据地余姚梁弄文娱体育活动尤为活跃,还修建民众运动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948年10月,宁波(含鄞县、专员公署)举行规模较大的运动会14次,参加者主要是学生。参加浙江省运动会6次,获得72个第一名[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增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1951年11月,国家公布第一套成年人广播体操,国家体委还针对不同劳动者的职业特点创编钢铁工人操、纺织女工操、售货员操、田间操、生产操等。宁波积极响应,1960年10月,宁波市人民委员会发出广泛开展广播操和劳动生产操的指示,体育工作者深入厂矿、农村提供技术辅导和自编生产操,群众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高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主席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1953年4月,宁波市政府成立领导全市体育工作的行政机构——宁波市体育运动委员会[5]。政治上翻了身的宁波人民,热烈响应毛泽东主席和人民政府的号召,自力更生、勤俭办体育。城乡居民、企事业职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体育活动。1956年起,还在工厂、机关、学校青少年中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球类现代体育项目普及城乡,直到国家暂时困难时期体育活动才有所减少。1953至1958年,全市24所中等以上学校的11340余名学生,全部达到“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等级标准,并有等级运动员3600余名。1956年11月创办宁波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试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业余训练全面恢复,各县相继创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宁波地区也创建了“三集中”的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并在各县设立业余训练点。训练项目、受训人逐步扩大[6]。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活跃的政治空气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为体育事业的拨乱反正和迅速恢复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思想和物质条件。改革开放给宁波体育带来了春风,1978年后的两年内,宁波地区行署体委和宁波市体委的领导班子及直属单位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地、市体委党组织为适应党在新时期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以及中国恢复国际奥运会合法席位的新形势,根据《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纪要》和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宁波地、市体委坚决贯彻国家体委关于“体育工作要一边调整,一边前进,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按照体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办体育、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新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为今后大发展、大提高作好充分准备”的会议精神[7]。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重点与落实措施。

一、明确了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与措施

(一)、恢复体育机构、组织  充实基层机构领导班子

1979年2月10日至28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体育工作会议,讨论了体育战线如何转移工作重点,讨论修改体育发展规划,安排1979至1980年体育工作。开好全运会,积极做好参加奥运会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工农商学兵的体育活动都要有新的进展。大力加强业余训练,加速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加强科研工作,努力办好体育院校。“为了保证各项运动的完成,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整顿好各级体委领导班子,增强党的团结,树立全局观念,转变领导重心。要以新时期总任务为中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业务中去。体育是建设现代化强国、造福于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要恢复、健全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总会和各单项运动协会,广泛团结各界体育人士,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同心协力,争做贡献,为使我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而奋斗”[8]。

为全面落实全国体育会议精神,整顿建设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各类体育组织,恢复与建全机构。会后宁波地、市领导机构立即采取组织措施。宁波地区由副专员张照田兼任体委主任,建立党组,孙树凯任书记。宁波市由邸建胜副市长兼任体委主任,夏明熊任党组副书记。地、市体委在全国体育改革的推动下,1978年体育工作逐步走入正规化。恢复成立各项目运动协会和行业体育协会。1980年7月,宁波市篮球协会恢复,后来发展成为承办大型赛事的全国先进体育组织;同年8月,宁波市足球协会成立;1981年1月,宁波排球协会恢复,3月成立宁波市中老年体育协会,12月宁波象棋协会恢复。

1981年1月23日,全国总工会、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基层厂矿、企业、事业、机关体育协会章程》[9],推动了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同时行业、企业体育协会相继出现,如镇海炼化、石化三公司先后建立体育协会。1982年2月宁波市信鸽协会成立。1984年6月,恢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宁波市分会(后改为宁波市体育总会)。1984年12月宁波市网球协会、宁波市钓鱼协会成立。摩托车、围棋、台球、象棋等运动项目协会和等也相继成立。在此期间,地、市体委机关内设机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配备了党组织领导干部。

(二)、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基层民间体育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市体委根据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恢复体育工作的同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30年的体育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认识到体育工作要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经济、普及与提高、学习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要充分运用组织竞赛途径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要依靠群众办好体育活动。尤其加强同教育、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等群众社团的作用,上下左右、协同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把体育办好[10]。

在民间传统体育领域,1978年以后,余姚的放风筝,海曙、镇海的青少年轮滑在市体委、与各协会的引导下活动活跃。龙舟竞渡活动迅速恢复,蓬勃发展,素有“龙舟之乡”誉称的东钱湖上龙舟竞渡活动频频。1983年8月15日,鄞县云龙镇举行17个村、8个队的龙舟赛,后陈村龙舟队夺魁,1984年国家体委列龙舟为比赛项目,是年,浙江省在温州乐清举行首届龙舟比赛,宁波选派鄞县云龙镇后陈村龙舟队参赛,首获冠军。并连续5届参赛,连续5次荣获浙江省龙舟比赛冠军。他们也5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在广州佛山、湖北宜昌、四川新津、湖南岳阳等地举行的全国“屈原杯”龙舟赛[11]。

宁波承袭了有数千年底蕴的武术精髓与神韵,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的民众基础,形成了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武术体系。1982年宁波成立以市武术协会为主的武术挖掘领导小组,经近3年努力挖掘整理出14个拳种,套路202套,普查登记65岁以上老拳师53名[12]。

在群众体育大活动方面,1979年1月1日,举行庆祝元旦长跑活动。参加单位有各局、区、各中学、少体校及部分小学,并邀请37510、83351部队和宁波军分区、地区少体校、地区直属厂矿。此项活动后来一直坚持下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也获得市有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发展成为具有传统性的比赛活动。1980年12月31日晚,在解放北路市体育场举行庆祝元旦青年新长征火炬接力赛,全市240余名共青团员参加火炬接力活动[13]。

在基层农村体育领域,1980年开始,市体委领导分别下县,加快促进各县“两场(体育场、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健身房)”建设的步伐。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体育场地建设。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宁波农村体育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7月,慈溪五洞闸公社由团委、人武部、文化站联合发起全公社每月举行一次打球、下棋、游泳等文体比赛活动。地处高山区的奉化县东岙公社中锋大队在公社文化站配合下,这个只有40户农家的小山村,第一次举行象棋、陆军棋、扑克牌比赛,参加比赛的有近50名男女村民。1984年5月,镇海湾塘乡农民高月球在绍兴举行的浙江省马拉松比赛中,以3小时32分57秒成绩获得女子马拉松第1名。1984年9月,余姚泗门镇成立镇体育协会,当年就有40多万人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1984年9月余姚泗门镇和宁海桥头胡等单位被浙江省体委、省文化厅、团省委授名为“体育之乡”[14]。

在学校体育领域,1978年秋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宁波各学校体育教学开始恢复正常化,全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82年2月,市教育局颁发《宁波市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及<课堂常规>》。《教学常规》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练习密度一般要达到25%—30%左右。在业余训练方面,市体委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省市县级全省训练点统一布局,设立体操、田径、篮球等18个项目。宁波地区、宁波市都布局了200至400人的训练对象和多个运动项目。1982年8月27日,国家体委发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面恢复学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15]。地、市体委联合统一确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中宁波一中、效实中学、奉化二中、鄞县莫枝中学、布政巷小学(孙文英小学)设立特色项目较多,学生运动成绩较突出。宁波地区每县都有2—3个达标优秀学校,全地区达标率91%,优秀率24%,其中象山墙头镇小学、西店镇小学、慈溪中学、咸祥中学名列前茅[16]。

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增强人民体质起了重要作用。我国体育健儿多次打破世界记录,在国际比赛中夺得多项冠军。他们的出色成就,鼓舞了亿万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精神。”“积极开展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努力提高体育运动的水平[17]。”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鼓舞下,各级体委更加努力抓好学校、职工、民族体育,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组织好体育竞赛,推动体育社会化。从此宁波地、市体育部门主要任务是全面恢复城市、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包括群众体育方针政策、制度、体育机构、体育组织的全面恢复以及群众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宁波城区涌现了“东门口一条街天天广播操”、“海曙公园、月湖公园每天晨练太极拳”、“解放路体育场灯光球场昼夜篮球赛”的景象。农村乡镇体育活动丰富多彩。1983年后,全市每年元旦长跑活动影响不断扩大,连续举办,每年与市体委联合举办的部门有:市教委、团市委、宁波日报社、宁波广电局、有关赞助企业,长跑队伍更加壮观[18]。

二、确立了体育工作“侧重抓提高”的战略思想

(一)、理顺业余训练结构 扩大奥运项目布局

“文革”结束后,从1977年后的三届省运会上,宁波多数运动项目成绩落后已成为宁波竞技体育的薄弱环节,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城市,省运会金牌总分排在温州之后,位居第三名。三大球在省队没有“人才群体”,奥运会项目没有人得奖牌,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在省内排中下游。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确定“省一级体委要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要求各地市体委必须配合。宁波地、市体委系统开始确立“侧重抓提高”的战略思想,一方面接受上级任务,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变宁波运动技术水平的落后状况。地、市体委党组调整工作目标和运动项目的设置、布局,地、市少年体校加大了田径、游泳、体操的招生人数,加强了田径、技巧、体操、游泳的教练群体,邀请省队著名教练员来宁波讲学,并到县市区体校辅导。1984年在第一少体校开始了以校长负责制、主教练聘任制为中心的改革试点,运动成绩有明显提高,向省队输送运动员9名,省体校7名,技巧队取得了参加世界锦标赛的资格。男、女排球队获得省比赛冠军。1984年召开全市业余训练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从小抓起,从少年儿童抓起,把重点放在中小学学校,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建立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网。

充分运用竞赛手段理顺业余训练结构。为促进项目调整,在1979年9月30日至10月1日召开了宁波市第八届人民体育大会,2500名运动员参加9个运动项目的比赛,促进了基层业余训练。各单项比赛也相继在全市全地区展开,其中主要以田径、游泳、球类、武术项目为主。改变比赛计分方法和奖励制度,选拔优秀“苗子”,为提高运动成绩、培养运动人才做基础工作。通过运动会明确了在抓群众体育活动普及的同时,重点抓青少年学校业余训练,提高青少年运动成绩,培养后备运动人才[19]。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一直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20],我国体育全面登上国际舞台。国家体委要求省体育部门集中力量尽快把若干项目的运动成绩搞上去,这是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一项重大政策性措施。由于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综合运动会,与奥运会项目对口并突出重点,就成为体育界调整运动项目设置时遵循的首要原则,从而一改过去力量分散、重点不突出的倾向。从1980年开始,对各级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有利于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则,对运动项目的布局进行了调整。根据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和金牌分布,宁波将当时国内技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和在国内受到群众广泛喜爱或国际影响较大的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体操、举重、足球、篮球、排球、射击共9个项目列为宁波重点。与此同时,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在突出重点、分类管理的思想指导下,作了重点布局,进行了竞技运动项目调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少项目如田径、体操等水平提高较快,一些水平不高的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后,也逐步有所加强、进步明显[21]。其中体操队成为宁波最有潜力的运动项目,在市体校为龙头的体操训练中,形成了一支有较高文化水平、具有专业知识的、事业心强的年轻教练员队伍。当时执教的6名教练员都是运动员出身,其中运动健将3名,宁波体操训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选才与训练的经验,1984年底统计向省和国家运动队输送了24名运动员,1984年底有6名输送到省体工大队集训[22]。从1978年到1984年底所输送的运动员中,有5名达运动健将,7名达一级运动员。在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世界比赛中,获得银牌3枚、铜牌3枚、第4名1人次;在全国比赛中,金牌获得20枚、银牌24枚,第3至6名56人次。是宁波市输送人才较多、获得奖牌最多的项目。宁波体操队成为省体操队选才的主要基地,为浙江省女子体操队在1978年至1984年的全国比赛中连续6年保持团体前6名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体操队训练场地设施比较完善,1983年体操房面积为864平方米,购置了价值5万元的整套训练器械。1984年市政府拨款20万元,扩建海绵坑房,面积为432平方米,可同时进行技巧、跳马、蹦床、单杆、吊环、高低杠的训练。由于体操队在国际比赛中成绩优异,鼓舞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先生到宁波时特地看望体操队,美国教育旅游团来宁波访问,也参观体操队[23]。

宁波所开展的各运动项目,采取市级协会与各级体校合作方式,扩大业余训练规模,提高运动水平。从1980年起按每4年为训练大周期,每年为一个训练周期。制定各体校、各运动项目赶超省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指标和比赛目标。

(二)、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促进出成绩、出人才地、市体委在青少年业余训练方面,建立了国家体委要求的省级、地、市级、县级层层衔接、自上而下的体育训练网,地市到县建立体育传统校业余运动队——县业余体校----地、市重点业余体校——省体校的运动训练层次与网络。

1980年3月地市体委认识到大力加强和发展各种初级业余训练形式是运动训练体制的基础,因此着力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和多层次的业余训练,业余训练逐步向综合协调和专项管理相结合过渡,以加强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的衔接,更好地实现“一条龙”。在进一步完善业余体校训练体制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办校质量。1980年6月地市体委决定在业余训练中对青少年实行有偿训练,恢复与完善“上课、训练、食宿”“三集中”体制与模式,这种形式既减轻了训练单位的负担,又激励了青少年参与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加强了宁波市第一少体校、第二少体校、地区少体校的基础建设,充实了人员与经费,制定了运动员选材标准,提高了招生质量。县市区同步都建立了青少年业余训练学校。为了加强训练管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增加经费、制定制度的同时,重点解决教练员队伍搞活的问题,改变“大锅饭”状态,实行训练责任承包制和补贴浮动。对体育传统校老师实行人才输送奖励和运动成绩奖励,促进敬业精神和科学训练。对田径、技巧、排球项目的优秀教练员杨志华、贺贤明、孙培利、祝达飞、王悌康等给予奖金和荣誉奖励。杨志华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孙培利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贺贤明、祝达飞、王悌康评为先进工作者。体育传统学校奉化二中教师戴敬德、慈溪中学陈桂灿、镇海中学周志良、海曙小学周孝贞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教师[24]。

由于工作思路正确、侧重抓运动水平的提高。1978年到1984年宁波运动成绩出现历史性突破。如1978年7月中旬,在曼谷亚运会上,宁波运动员叶佩素获得女子五项全能冠军[25],这是代表中国为浙江获得的第一个亚州冠军。1979年6月4日,叶佩素在东京举行的亚洲田径运动会上,以4139分的成绩打破本人保持的亚洲女子五项全能纪录,获得冠军。参加第四届全运会,又获女子五项全能、跳高金牌,并破跳高全国纪录。市体委报请上级批准,授予叶佩素浙江省劳动模范。

1979年9月15~30日,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宁波市有43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4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11月10日,武珊妹参加西德国际体操邀请赛获女子个人全能第二名、高低杠第二名、平衡木第二名。1980年5月16~22日,马素萍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技巧冠军赛中获得女子单人第二套动作冠军、第一套动作亚军。9月21日参加第四届世界技巧锦标赛,获女子单人全能铜牌。1982年9月8~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马素萍获得女子单人第二套动作亚军、全能第四名,邵春华获得男子单跳第四名、全能第六名。1982年1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叶佩素蝉联女子七项全能冠军,并保持该项目亚洲最高纪录。1983年9月,赵漪波参加第四届世界杯技巧赛,获女子单人亚军。10月28日,赵漪波参加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全能冠军。赵漪波获女子单人全能亚军。9月18~10月1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宁波市有4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3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6]。

三、实行了与奥运会、全运会衔接的运动项目布局

1979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体育运动委员会发出《浙江省业余体育训练网布局的通知》,完善了业余训练网布局。《通知》中确定宁波市重点训练项目、普及训练项目及人数为:重点项目有田径(50人)、排球(30人)、游泳(40人)、足球(30人),普通项目两个100人,县级训练点11个。宁波地区重点项目一个:田径(50)人。普通项目4个:150人。为了把全运会和奥运会的任务一致起来,国家体委决定在1983年9月举行的第5届全国运动会基本按照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在所设的22个项目中,有20个是奥运会项目,即田径、游泳、水球、跳水、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射击、射箭、举重、击剑、手球、摔跤、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柔道、曲棍球;另有2项非奥运会项目,即乒乓球和羽毛球,以此达到通过国内比赛锻炼队伍、选拔人才的目的,使备战全国运动会和奥运会的任务相一致。宁波地、市体委在市运会设项时也参照了此办法[27]。从1983年开始,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宁波市第一少体校、第二少体校、地区少体校的训练项目参照以上比赛项目设置,形成宁波运动项目的布局。对田径、游泳、体操增加班级,对棋类、武术等非奥项目逐步调整由协会组织训练,对县(市)区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等二、三线运动队伍也进行了调整,逐步建立和健全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完善了后备力量的培养体系[28]。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训练和人才浪费的混乱现象。后来的国内外比赛证明当时项目布局的意义,镇海、慈溪出现了技巧冠军,如潘华年、黄瑞芬和全国冠军邵春华;北仑、奉化出现了田径优秀人才,如亚洲冠军叶佩素、沈盛飞。

四、建立了“国内练兵 一致对外”的比赛机制

改革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赛事对体育运动的推进作用。

1978年8月15—18日,宁波地区第五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宁波市体育场举行。参加单位有7个县和地区直属单位各组成代表队。共有运动员450人。运动会设: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射击、棋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2个项目。1982年8月15—17日宁波地区第六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宁波市体育场举行。参加该届运动会的有:地区所属鄞县、象山、宁海、慈溪、余姚、奉化等6个县和地区直属单位,共有运动员750人。运动会设:田径、射击、游泳、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棋类共10个项目。比赛结果,团体总分第1名奉化140分,第2名宁海138分,第3名余姚134.4分,第4名地区直属单位127分,第5名鄞县125分,第6名慈溪120.5分,第7名象山111分。有16人次破13项地区纪录。田径11人、射击1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29]。

1979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市体育场举行宁波市第八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该届运动会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射击等8个大项。参加单位有各系统、行业的工、农、商、学、兵和各机关、四区及镇海各大建设工程、镇海县等12个代表团,有运动员2500余名[30]。

1982年6月19—27日宁波市第九届运动会在市体育场举行。    该届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举重、射击、棋类等10项。参加单位:镇海县、海曙区、镇明区、江东区、江北区、郊区、经委、基建、财贸、文卫、学联和机关等12个代表队。有运动员800余人。 比赛结果:打破2项省纪录,27人次62次打破38项市纪录。205人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31]。

1983年2月国家体委要求要使国内比赛与重大国家比赛衔接好,国内各级各类比赛衔接好。宁波按上级指示对竞赛实行分级管理,县级组织乡镇居民、小学校比赛。市级组织县市区和各中学比赛。学校比赛由教育与体育部门联合组织,职工比赛由各级工会与体育部门联合组织。比赛项目设置与全运会、省运会相衔接,从而推动了宁波市奥运项目的发展,有利于国际比赛中出人才、出成绩。但是,这一阶段也抑制了民间体育、民族体育的发展和比赛。

五、动员行业系统和群团组织参与办体育

1979年下半年,宁波地、市体委开始贯彻国家体委下发的《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纪要》[32],动员行业系统、群团组织参与办体育。基于当时政府的经济实力,只能保证重点,解决最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体育事业不全面发展,提高也抓不上去;为了保证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1980年以后,地、市体委加强了同教育、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解放军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并注意切实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和基层体育协会群众体育团体的积极作用,使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支撑点和动力,群众体育逐步转向以各行业、各部门办为主。1981年9月7~8日,市总工会、体委在体育场联合举办各产业工会、企事业单位等领操员学习班,推广第六套广播体操。1982年6月1日,市总工会、体委、团委等单位联合组成职工广播操活动检查团,对全市的职工广播操活动作了检查。并在市体育场举办市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比赛。有12个代表队,近500名运动员参加。市财贸系统下属15个乒乓球队进行比赛。宁波动力机厂进行冬季职工拔河比赛。全市(含镇海县)974个基层工会,建有各种体育队504个,4938人参加。据基层工会情况统计:举办各种体育比赛1333次,参赛人数28808人次。1982年,邮电代表队参加宁波市第九届运动会,获游泳团体第一名和男子乒乓球单打第一名[33]。

1982年6月14日,《宁波日报》以《坚持十二年做好广播体操》为题,报道镇海大碶区卫生院医护人员每天做广播体操坚持了12年,全院医护人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出勤率达97%。1981年11月10日,市总工会、体委、团市委在体育场联合举办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流动杯比赛,有12个代表队近5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比赛结果:浙东针织厂荣获冠军;海曙区教委获第2名;第一医院获第3名[34]。1983年10月26日,举行市教卫系统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比赛,比赛结果:第一医院荣获第1名。11月8日,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宁波市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流动杯比赛。

1983年,在部分企业中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在浙江省职工中长跑马拉松赛中宁波地区、宁波市分别组团参赛,宁波地区获团体第四名。在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宁波高月获第一名。市二轻局工会在西郊游泳池举行职工游泳比赛。市第二医院工会和团总支联合举行男女羽毛球、乒乓球团体和单打比赛。宁波农药厂工会和团总支联合主办迎春篮球邀请赛。3月,宁波市举行第4届职工马拉松赛跑,近30名工人运动员参加,最大年龄67岁,其中5名女同志。9月,宁波电化厂、慈溪观城粮管所两个全国“群体”先进集体代表杨芳林和裘元兴赴上海参加第5届全运会观摩和交流活动。10月,市教卫系统职工举行第六套广播体操比赛。1984年6月,市财贸系统举行乒乓球赛,市商业系统举行羽毛球赛。7月,宁波市第七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宁波、奉化等地举行,各系统22个运动队,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历时3个月[35]。

在社会体育方面,地、市体委主要进行协调、指导工作,这样,既保证了体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又加强了体育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单位积极宣传,造成社会舆论,从而最广泛地动员、吸引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棋类活动活跃,宁波市体委为加强领导,经筹备,于1981年9月宁波市恢复成立棋类协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通过协会章程,在棋协组织下,棋类活动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是提升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最好选择或重要手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重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努力创造条件,有序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使老年人体育内容日趋丰富,活动形式多样。1982年,宁波出现一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甬江长跑队”,口号是“健康是个宝,老年体育好!”喊出了老年体育的真谛。1983年,宁波建立市老年人门球队,市体委、市总工会组织举行全市职工马拉松中长跑比赛,并通过这次比赛,选拔组织宁波市职工代表队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省职工马拉松中长跑比赛。自1984年10月,在市中老年体育协会基础上成立宁波市老年人体育协会[37]。

公安、银行系统都建立了体育协会,每年都举办系统的运动会,镇海炼化公司、石化三公司由单位自办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运动队,参与社会办体育事业。后来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宁波各行业系统参与社会办体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联合表彰,宁波市被授予“体育先进城市”称号。

六、宁波地、市体育行政机构合并  重新明确了新时期体育部门的职责

1983年10月,宁波市体委、宁波地区体委根据地、市机构的行政改革,合并成立宁波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为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38]。韩玉山任主任、党组书记。市政府依照国家体委组织条例,规定了体委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和发展全市的体育工作。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不断的创造新纪录[39]。

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

研究和制订全市体育事业的中期计划、长远规划,并组织实施。

指导和检查地方县(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工作,领导和管理直属的企业、事业单位。

指导和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协调教育、文化、经济部门和工会、共青团、解放军做好学校、厂矿、企业、农村、机关和部队的体育工作,协同卫生部门发展保健体育和医疗体育、组织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指导和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体育场地的规划。

贯彻国家体育运动的法规和制度,研究和推动体育系统的体制改革,奖励优秀体育工作者和优秀运动员。

制订体育的竞赛计划;组织承办全国性运动竞赛,审定各项竞赛规则;审批各项运动的市纪录。

统一规划全市运动项目的布局,指导优秀运动队伍的建设和业务训练工作。

开展国际体育交流,组织参加和举办国际体育竞赛。

组织和指导体育宣传出版、科学研究工作,培训体育干部和专业人才;负责市体委直属单位的计划财务和劳动工资工作。

协同市委和政府加强体育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指导宁波市体育总会、各运动协会和体育协会群众团体的工作。

宁波市体委组建后立即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发动各行业组织体育比赛:继1983年9月组织十二个省、市的20个队的“宁波杯”全国桥牌邀请赛后,于1984年6月召开了宁波市首届伤残人运动会,11个县(市)、区94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3个项目比赛。7月举行宁波第七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有各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22个代表队,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9个项目的比赛。1984年3月举办了浙江省业余体校“迎春杯”游泳比赛[40]。

评选了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宁波市少体校排球教练贺贤明、海曙中心小学教师周孝贞被评为全国业余体校先进工作者。12月,在省体委举行的1983年立功授奖大会上宁波运动员世界亚军赵漪波记一等功,叶佩素、孙培利(教练)记二等功。

宁波运动员赵漪波在第四届世界杯技巧赛、第六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分别获得亚军。倪惠芬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摩托艇竞标赛上,破1000米速度赛世界记录。许贤元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帆船比赛。这是建国后宁波市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41]。

脚注:

[①]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②]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③]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30页。

[④]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⑤]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⑥]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⑦]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25页。

[⑧]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27页。

[⑨]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59页。

[⑩]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32页。

[11]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12]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13]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14]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15]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1页。

[16]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页。

[17]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141页。

[18]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页。

[19]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20]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98页。

[21]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58页。

[22] 宁波市体育局编:《宁波体育60年》,2009年版,第71页。

[23] 宁波市体育局编:《宁波体育60年》,2009年版,第72页。

[24] 宁波市体育局编:《宁波体育60年》,2009年版,第61-63页。

[25]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58页。

[26]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83页。

[27]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73页。

[28]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58页。

[29]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34页。

[30]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31]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32]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25页。

[33]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97页。

[34]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35]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97页。

[36]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37]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

[38]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40页。

[39] 国家体委编:《中国体育年鉴》,人民体育出版社,1949-1991精华本上册,第217页。

[40]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540页。

[41] 《宁波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体育志》,宁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330页。


上一篇:没有资料